1. 排管土石方工程
1.1基坑开挖
工艺标准
(1)根据相关部门批准的路径图确定排管的中心线及走向。
(2)根据排管断面尺寸和施工面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周围环境或障碍物的情况确定排管位置并进行开挖。
(3 )排管基坑底部施工面宽度为排管横断面设计宽度并两边各加500mm,便于支模及设置基坑支护等工作。
(4)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放坡开挖的形式,放坡角一般为45 °。
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但需保证放坡开挖时基坑侧部土体的稳定及施工的保障。
(5)基坑开挖不宜对排管埋深下的地基产生扰动;开挖至设计埋深后应进行地基处理,保证地基的平整和夯实度
设计要点
有地下水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施工要点
(1)复核排管中心线走向、折向控制点位置及宽度的控制线。
(2)在场地条件、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放坡开挖,也可根据排管埋深及地质条件作相应调整。
(3)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槽的方法。机械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超挖或扰动地基,分层分段开挖,设有支撑的基坑须按施工设计要求及时加撑;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0~300mm应用人工修整。
(4)超深开挖部分应采取换填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或铺石灌浆等适当的处理措施,保证地基承载力及稳定性。
(5)基坑开挖完成后,应进行钎探验槽,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放土、设备或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
(7)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地下水应降至基坑底部1.0-1.5m。
(8)基坑四周用钢管、网围护,设警示杆,夜间设灯,并安排专人看护。
(9)雨期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开槽长度,逐段、逐层分期完成,并采用措施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10)冬期施工时,基坑挖至基底时要及时覆盖,以防基底受冻。
监理要点
(1)控制基坑中心线、高程、平面尺寸、边坡坡度。
(2)检查临边防护应到位。
(3)控制槽边堆土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4)核查边坡稳定性。
1.2 排管基坑稳定及维护处理
工艺标准
采取的相关措施应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和作业的保障。
设计要点
应根据基坑深度、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采取适当的稳定措施。
施工要点
(1)基坑周围如有其他设施或障碍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论证并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
(2)若因为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放坡开挖时,应在基坑开挖前及过程中根据相关规程、规范要求,设置基坑的围护或支护措施。基坑围护的样式和尺寸应满足工程所在地的文明施工要求。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小于3m的沟槽可采用横列板支护;开挖深度不小于3m且不大于5m的沟槽宜采用钢板桩支护。
(3)若有地下水或流砂等不利地质条件,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4)沟槽边沿1.5m范围内严禁堆土或堆放设备、材料等,1.5m以外的堆载高度不应大于1m。
(5)若无法放坡开挖,需采用钢板桩支护时,钢板桩的施工方法及布桩型式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的要求,坑底以下入土深度一般与沟槽深度之比不小于0.35。
(6)必要时,应进行深基坑的支护,确定支护桩的深度及横向支撑的大小及间距,一般支撑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0m。
(7)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8)特殊地段基坑支护时,应加强基坑监测,根据监测数据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
监理要点
(1)检查基坑内外障碍物的保护措施应符合规范要求。
(2)检查基坑的维护和支护措施应到位。
(3)检查有地下水时采取的处理措施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1.3 回填
工艺标准
(1) 应采用自然土、黄沙或其他满足要求的回填料,回填料中不应含有建筑垃圾或其他对混凝土有破坏或腐蚀作用的物质。
(2)回填时应分层夯实,回填料的夯实系数应达到设计要求。
设计要点
回填时应分层夯实沟槽回填土要求回填密实度>95%。
施工要点
(1)对回填的土、黄沙或其他材料进行检查。
(2)回填前,在排管本体上部铺设防止外力损坏的警示带后再分层夯实(按设计要求压实度)回填至地面修复高度。分层厚度不超过300mm。
(3)对管群两侧的回填应严格按照均匀、同步进行的原则回填。
(4)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压实。
(5)雨期施工时,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
(6)冬期施工时,沟槽两侧及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当天填土需完成碾压。
监理要点
(1)检查回填土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2)检查回填的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检查回填土台阶留置、分布回填的台阶留置、回填土厚度。